《喜劇總動員》的價值觀
收官將至,《喜劇總動員》讓我們看到了影視演員卸下包袱在新領域尋求自我突破,看到了喜劇團體竭心盡力拼創作拼舞臺。在他們聯手獻上的一臺臺好戲之外,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耐人尋思的話題。
《喜劇總動員》突圍賽在11月19日結束了下半場的競演,最終鄭愷、王寧;蔣欣、常遠;陳赫、賈玲三組選手晉級總決賽。至此,這段大明星的喜劇冒險之旅也將步入尾聲,將在最后一期總決賽之后落下帷幕。
《喜劇總動員》海報
收官將至,在這檔領跑周六黃金檔的節目里,我們看到了影視演員卸下包袱在新領域尋求自我突破,看到了喜劇團體竭心盡力拼創作拼舞臺。在他們聯手獻上的一臺臺好戲之外,也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又一個耐人尋思的話題。
真、善、美由作品說話
作為一檔競演類節目《喜劇總動員》為了保證戲劇本身的完整度,拋去主持人和喜劇隊長的簡單串聯,基本就是由每期四個獨立、不被打擾的舞臺作品構成。與其他綜藝節目貫穿在各個環節中的“夢想”、“勇氣”不同,似乎沒有一個鮮明的口號歸納著節目的主題,取而代之的,每個獨立的作品匯總起來就成為了節目的聲音。縱觀十一期下來,四十多個喜劇作品,形式和情節百花齊放:從古典到現代到未來,從童話到日常到科幻,但無論舞臺如何以假亂真,表演如何千變萬化,每一個力求突破和獨特的作品背后,都傳達著對真、善、美的謳歌。
陳赫、賈玲喜劇作品《你好,李煥英》
《你好,李煥英》細水長流地積累日常瑣碎,終讓親情之痛山呼海嘯般奔涌,一夜之間令全中國看喜劇的觀眾擦起了眼淚。《老爸》則通過啼笑皆非的真假父子,揭示了獨居老人物質之外更空缺的是情感。在喜劇舞臺上營造硝煙紛飛的《你好,安德烈》,是一首戰爭中呼喚和平的小人物的挽歌。而天降谷雨的《九兒》則在家仇國恨中贊頌民族英雄。謳歌愛情必然是舞臺永恒的主題,無論《人在旅途》與《太想愛你》還是《遙遠的距離》,年代不同,橋段不同,卻同樣情真意切。對社會現象的反映與反思也是《喜劇總動員》的一大節目題材,《亂燉上海灘》對金錢資本插手藝術創作的現象做出了辛辣的諷刺,《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兄弟》直指非法傳銷的社會危害。題材獨辟蹊徑的《微觀世界》擬人化地宣揚健康與環保。除了德云社一直堅守傳統相聲陣地之外,戲劇作品也加入了對傳統文化的思考,《薪火不熄》旨在傳承精華,《冷風吹心頭》意在反思糟粕。正是這些不同題材、不同情節、不同內涵的作品匯聚而成的節目,展現了這些作品共有的一種價值內核——對喜劇精神的守望,對時代的記錄和審視。
鄭愷、王寧喜劇作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兄弟》
正是這樣一種積極熱誠的節目價值觀,讓《人民日報》做出這樣的評價:“它的成功之處在于創作者和表演者提供了嚴肅甚至帶有悲劇性意味的矛盾,保證了所有笑料都有堅實的情感投射對象和深入的空間,這種矛盾也是當代人深層焦慮的表現。它們向人們傳達了喜劇具備的另一種境界,那就是因嚴肅而有力量。”
袁姍姍、宋小寶喜劇作品《遙遠的距離》
大體量綜藝雙贏是唯一的勝利法則
弘揚時代精神,傳遞正確價值,當然是文藝行業從業者的追求和職責。它將《喜劇總動員》與打打鬧鬧、插科打諢的喜劇形式嚴格區分。作為歡樂傳媒出品的喜劇三部曲,它一如既往地遵循著大格局、大制作喜劇綜藝的標準:情懷上有深度,傳播上有廣度的雙贏,才是一檔大體量綜藝節目唯一的勝利方式。
蔣欣、常遠喜劇作品《太想愛你》
一味宣揚理念而忽視內容的結果,我們屢見不鮮。或者因為作品載體的質量粗劣,導致價值觀成了空洞的口號,或者因為傳播面的狹窄,造就了曲高和寡的遺憾。而《喜劇總動員》播出至今十一周霸屏連貫的收視成績以及近二十億次的點擊量,有效地將著四十多個作品中的真善美傳遞給了觀眾。它不但說明,喜劇也可以有擔當,有承載,同樣說明,正能量也可以做得流行、愉悅。
在輕松的歡笑聲中,去承載份量最重的那一部分喜劇精神與時代精神,這正是一檔喜劇節目需要去追尋的那種偉大。